衡量孩子是否要到幼儿园上学有两大主要标准,第一:孩子的行为是否能够被幼儿园所接受。第二:孩子是否能够在幼儿园的环境下习得技能。问题行为决定了孩子是否能够进入到幼儿园,而孩子语言、社交等能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孩子在幼儿园的融合程度。孩子的能力水平越高越容易融入幼儿园,相反则越难。
相比于以往主抓的学校教育,一直以来,家庭教育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。不少父母表示,自己实在是工作太忙,没有时间管孩子的学习。而且随着孩子的学习难度的提升,家长们表示,自己也辅导不了。为此,焦虑丛生。
记得我刚接触家庭教育时,有这样一句话描述当前的家庭教育现状,令我感触颇深:缺失的父亲,焦虑的母亲,失控的孩子。这样的现象也被称为“丧偶式”育儿。
作为外国专家,他一腔热情投入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,“文革”中红极一时,一度成为广播局造反派的头号人物。而这种狂热,换来的是十年的牢狱之灾。他对自己在“文革”中的思想分析、内心活动以及对中国发展的认识,都极其真诚。“政治权力的致命吸引,呼风唤雨的巨大幻觉,也让我沉迷其中不能自拔。”当年,政治理想的旗帜下绝没有个人的私情,而时过境迁、尘埃落定之后,又有几人可以直面自己的内心,断然否定自己当年的理想热情就没有夹杂这样或那样的私欲?能如此坦率承认的,似乎只有李敦白。
搜索标签: